去银行存钱像是被审问?
近日,浙江湖州一位女士发布视频称,去银行存5万元,被要求提供收入证明等材料。该女士表示,柜员问她,在哪里上班、钱从哪里来,还要收入证明,让她觉得像是在审犯人,很不舒服。于是直接抽了100元出来,存49900元,几分钟就搞定了。
这个视频在网上很快引发关注。一些网友表示自己也遇到过类似经历,也有网友表示该规定不合理。只是存个5万元,为什么还要提供收入证明?
(相关资料图)
很多人因此批评银行刁难客户。但实际上,银行的做法并非没有出处。
2022年1月底,中国人民银行、中国银保监会、中国证监会联合印发了《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》,并拟于2022年3月1日起施行。
其中规定:商业银行、农村合作银行、农村信用合作社、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为自然人客户办理人民币单笔5万元以上或者外币等值1万美元以上现金存取业务的,应当识别并核实客户身份,了解并登记资金的来源或者用途。
《管理办法》第一条就指出其宗旨是“为了预防和遏制洗钱和恐怖融资活动,规范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、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行为,维护国家安全和金融秩序”。
除了大额存款时要核实身份、登记来源外,对于在金融机构开立账户、实施交易、跨境汇款等行为,也有相应的身份核实和信息保存要求。
通俗地说,这项规定是为了令国家加强对金融活动的管控性,而由于现金活动自带匿名性,更是管制重点。
不过,2022年2月21日上述发文的三部门又公告称:该《管理办法》因技术原因暂缓施行,相关业务按原规定办理。
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当时有关负责人对媒体的表态,这主要是因为一些中小金融机构称,新规定针对不同金融产品和业务模式提出了具体规范和要求,金融机构需要修订完善内部管理制度、信息系统、业务流程,并进行人员培训,即需要时间准备。
据了解,国内绝大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目前尚未执行此规定。而据公开信息,以及向中国人民银行有关人士了解,目前并无公开说法称要继续实施上述规定。
从程序上讲,中国人民银行也不太可能直接秘密发文要求银行开始执行上述规定。
事实上,相关规定的初衷是为了保障金融安全、遏制大额金融犯罪,这是对广大储户负责任的态度。
但以如今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来衡量,5万元恐怕不能算金额特别巨大,而且应该是银行向储户口头了解,银行进行“登记”的方式。让储户提供收入证明没有政策支持,只会给群众平添烦恼,带来不便。
目前浙江省执行的个人大额现金存取管理起点是30万元,实际上各家银行执行的标准不一。有的只是口头问一下,有的则要求填单子,还有银行表示,“存款5万元不需要,但是30万元需要登记。”无论如何,存5万元就要求客户出具收入证明,是不合理的。
近年来,各地各部门持续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,多次发文集中清理证明事项,就是要让数据多跑路,让百姓办事少跑腿。
金融机构对客户进行尽职调查是分内职责,但在实际工作中不能用层层加码的办法给客户增添不必要的麻烦。
存取款有没有问题,银行工作人员应该结合多种因素进行判断,也不应该单纯依靠“审犯人”式的盘问来达到识别存款来源的目的。
总之,在落实央行及金融监管部门规定的基础上,银行日常工作理应遵循以人为本、方便客户的原则。普通老百姓到银行存取款,银行不必自我“加戏”。
X 关闭
Copyright © 2015-2023 华夏培训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琼ICP备2022009675号-37 联系邮箱:435 227 67@qq.com